塔利班一把手召集400名地方长官,在坎大哈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闭门会议。 最令人震惊的是,会议桌上摆着一个过去绝无可能讨论的议题:是否允许美军重返巴格拉姆空军基地。
这个曾以“赶走美军”为合法性根基的政权,如今竟主动考虑让敌人回归。 背后的原因赤裸而残酷:执政四年后,塔利班面临的安全崩盘、经济枯竭和内部裂痕,已将其逼至绝境。
塔利班在2021年重新掌权时,曾高举“胜利者”旗帜。 但执政的现实迅速击碎了幻想。 阿富汗的经济体系几乎瘫痪,外汇资产遭冻结,国际援助时断时续。 全国4000万人的生存压力,让这个依靠宗教口号和军事纪律起家的组织不得不直面治理的残酷。
安全局势更是持续恶化。 “伊斯兰国呼罗珊省”(IS-KP)频繁发动恐怖袭击,塔利班缺乏现代反恐手段,只能被动应对。 过去他们擅长游击战,如今却要守护城市、维持秩序,而卫星监控、无人机侦察等关键技术恰恰掌握在曾经的敌人手中。
巴格拉姆基地成为谈判筹码,直接源于这种生存焦虑。 美军若以“有限合作”形式回归——比如提供情报支持或技术援助,或许能帮塔利班稳住局势。 但这一选项的代价巨大:一旦松口,塔利班赖以凝聚人心的“反侵略”叙事将彻底崩塌。
塔利班内部对此分裂严重。 以坎大哈为基础的强硬派坚持“绝不妥协”,认为允许美军重返等于政治自杀;而常驻喀布尔的务实派则主张灵活应对,以基地使用权换取国际承认和经济解困。 会议期间,两派争论激烈,最终未达成共识。 这种分歧背后,是权力斗争与路线博弈的白热化。
特朗普公开强调巴格拉姆基地的战略价值:它毗邻中国西部,距中国核设施仅一小时航程,且能辐射伊朗与中亚能源通道。
对美国而言,在此部署少量兵力即可形成战略威慑,是“低成本高回报”的博弈棋子。 但美方也清楚,重返基地需投入上万兵力和巨额资金,后勤保障更是难题,因此更倾向于通过谈判施压而非武力夺取。
周边国家的反应进一步复杂化局势。 伊朗、巴基斯坦、俄罗斯等国明确反对美军重返,担心阿富汗再度沦为大国角力场。 中国则警惕美国在自家后院建立军事前哨的可能性。 若塔利班选择妥协,地区稳定可能面临连锁冲击。
眼下塔利班面前摆着三条路,每条都布满荆棘。 彻底拒绝美军,意味着孤立持续,经济可能彻底崩溃;全面倒向西方,虽或可换取短期援助,但会触发内部分裂;模糊处理——比如以“技术合作”为名暂缓决策,虽能争取时间,却无法解决根本矛盾。
这场闭门会议的本质,已超越军事基地的归属问题。 它是塔利班执政四年来矛盾的总爆发,关乎这个政权能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生存缝隙。 而无论最终选择哪条路,塔利班都难以回避一个事实:其命运正从自己手中滑向大国博弈的漩涡。
配资平台安全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