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时分的阿勒泰隧道,响起一阵令人胆寒的啸叫。
并非豺狼虎豹,而是一个男子。
他一边狠踩油门,仿佛要把油箱踹穿,一边像个稚童般亢奋地叫嚷:“180!190!200!240!酷毙了吧?” 紧接着,“轰”然一声巨响,万籁俱寂。
徒留行车记录仪里撞击的闷响与副驾座上女子惊悸的嘶鸣,其余尽皆虚无。
此事,光是听着便已教人脊背发凉。速度与激情?毋宁说是速度与阎罗。
有人斥责,这是典型的“作茧自缚,咎由自取”。
罪有应得!
亦有人庆幸,幸未殃及池鱼,否则便是遗祸人间。
然,我们是否能再深究一二?
为何偏偏是隧道?
为何偏偏是子夜?
为何他如此渴求彰显自己“酷毙”与否?
隧道,一个相对逼仄的空间,天生便裹挟着窒息感。
子夜,空旷的道路,更易于激起人体的肾上腺素。
这位仁兄,或许平日里便郁结着一口怨气,欲觅一处宣泄之地。
不能否认,飙车一事,在某种程度上,是男性群体中一种变异的“成年礼”。
仿佛唯有如此,方能证实自身足够胆识,足够阳刚。
然而,这种“成年礼”所付出的代价,往往是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命。
与大众的认知相悖,飙车党并非尽是纨绔子弟。
很多时候,他们只是寻常的弱冠之年,渴望刺激,渴望被认可,却又匮乏正当的途径。
试想一下,当今社会加诸于年轻人身上的负荷何其之重?
房贷、车贷、工作,哪一项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?
他们亟需一个宣泄口,一种释放压力的手段。
遗憾的是,有些人选择了最为险恶的方式。
仅此一桩事件,便足以折射出一些问题。
我们的社会,是否对青年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?
我们是否缺乏更为安全、更为健康的解压渠道?
当我们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个体素质的低下时,是否忽略了社会环境的濡染?
当然,这绝非为飙车行径辩解。
法律的底线必须坚守,生命的红线不可僭越。
然而,仅仅仰仗刑罚,当真能根治顽疾吗?
有人主张,严惩不贷!
褫夺驾照,锒铛入狱!
以儆效尤!
此言固然不谬,法律的威慑力是不可或缺的。
但若仅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而无视潜藏的社会痼疾,恐怕类似的悲剧仍将屡见不鲜。
不妨借鉴他山之石,某些国家设有专门的赛车场,甚至允许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合法的竞速活动。
这既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的渴求,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。
或许,我们亦可取其精华。
与其任由年轻人冒着殒命的风险在马路上飙车,不如为其提供一个更为稳妥、更为专业的平台。
归根结底,生命并非儿戏,马路绝非赛道。
一次飙车,摧毁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家庭,乃至数个家庭。
故此,切莫拿生命当赌注。速度再快,也快不过死神。
重返最初的问题,这哥们儿为何要在隧道内飞车?
或许,他仅仅是想证实自己“酷毙”与否。
但到头来,他所证实的不过是自身的愚昧与无知。
而为此付出的代价,是惨烈的。
但愿这起事故,能为世人敲响警钟。切莫让马路,真的沦为玩命之所。
配资平台安全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