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3年底,周总理带着外交团跑去非洲访问。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不久,国际上朋友不多,他得亲自出马拉关系。结果在埃塞俄比亚参观农场时,天上下着雨,地又滑,他一个不小心摔倒,右手撑地,疼得直冒汗。
当时他没吭声,硬是撑着把行程走完。第二天到了索马里,还得跟人握手,这手伤就更严重了,肿得跟馒头似的。
回国一查,301医院说是软组织损伤,得养两个月才能好。可周总理哪有时间歇着?外交任务一个接一个。
周总理这人,工作起来不要命,可手疼得实在扛不住。医院的西医方案太慢,动不动就让他休息,压根不现实。
毛主席听说后,提议试试中医,毕竟老祖宗的东西总有点门道。贺龙一听,立马想到个人——郑怀贤。这老中医在成都名气不小,尤其擅长治跌打损伤。
贺龙拍着胸脯说:“找郑怀贤,准没错!”周总理也不是死板的人,点头同意试一试。
说起郑怀贤,得先介绍下这号人物。他1897年出生在河北安计县,家里穷得叮当响,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。可他偏偏对中医感兴趣,跟着好几个名师学艺,愣是练出了一手绝活。
尤其是骨伤科,他是真有两下子,跌打损伤、筋骨错位,在他手里都不是事儿。听说他还懂武术,身体底子好,手法又准又狠。
后来他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干了好多年,带出一堆徒弟,算得上中医界的“大牛”。
1964年2月7日,周总理飞到成都,郑怀贤接到任务,赶紧上阵。他没用啥高科技,就是靠中医老一套:按摩加中药敷贴。先用手给周总理揉开淤血,再敷上药,动作利索得很。
据说当天晚上,周总理手就不那么疼了,第二天肿也消了不少,能正常活动。这效率,西医看了都得服气。
之后郑怀贤又治了五六次,周总理的手彻底好了,连一点后遗症都没留。
中医咋就这么快见效?其实郑怀贤用的法子不复杂,就是按摩加药敷。按摩能活血化瘀,把淤在手里的血揉散;药敷呢,估计是用些消肿止痛的中草药,渗透进去直接起作用。
西医治这伤,可能得靠消炎药或者手术,时间长不说,还不一定管用。
中医讲究个“快准狠”,直接针对问题下手,不拖泥带水。这次的事儿,算是给中医正了名。
周总理手好了以后,立马又忙起来,他跑去缅甸访问,手一点问题没有。3月中旬还特意回成都,让郑怀贤再巩固一下,彻底把老毛病治干净。
郑怀贤因为这事儿名气更大了,后来在成都体育学院教了不少学生,还写了《伤科诊疗》和《伤科按摩术》两本书,成了中医骨伤科的宝贝。
中医能这么快治好周总理的伤,靠的就是几千年的经验积累。西医看病得先化验、拍片子,流程多,时间长。中医不一样,老大夫凭手一摸、眼一看,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。
郑怀贤这种高手,手法准,药方灵,一下子就抓住要害。当然,这不是说中医万能,像癌症啥的大病,它也没辙。可对付跌打损伤这种急症,中医真有独门绝技。
其实中医救急的事儿,历史上不少。
抗日战争时,好多战士受伤,没西药没设备,全靠中医草药和针灸撑着。解放战争也是,老百姓治病没条件,中医大夫走村串户,救了不少人。
现在人一受伤就奔医院,其实有些小毛病,中医没准更快。像扭伤、腰疼啥的,找个老中医揉揉,可能比吃药打针省事儿。
当然,别啥病都指望中医,大病还得靠现代医学。可日常保养、急症处理,中医真是个宝。
参考资料
发挥好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优势.求是网
绍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. 《绍兴文史资料 第11辑 血脉情深忆总理》 1997
梁金安编. 《公仆周恩来》 2013
钟士和. 《虚心·诚心·关心·知心 周恩来的为人处事》 1990
虞亚明等编著. 《郑怀贤伤科经验》 2017
赵斌,王明建主编. 《郑怀贤武学思想研究》 2017
施杞主编. 《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》 1990
黎万友主编;王煜,何本祥副主编. 《运动骨创伤学》 2010
施杞编著. 《中医药畅销书选粹 当代骨伤百家方技精华 第2版》 2012
胡熙明主编. 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中 外科分卷 伤骨科分卷》 1989
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配资平台安全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